史事聚焦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事聚焦 >> 大名拆城记

大名拆城记

发表日期:2011-7-23 10:50:4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199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度。在举国隆重进行各种纪念活动之际,我写出这篇回忆,以志纪念。

 

拆城的提出

 

大名古城始建于1401年,即明洪武34年。距今已有594年的历史。中间经过明朝、清朝、民国的多次重修、增建,城貌雄伟典雅,气势宏大,古朴浑厚。城墙高3丈,加上垛口高36尺;城墙顶宽25尺。城外墙以条石为基,5尺以上用特制大砖砌成。外墙周长12698尺,即8.5华里;内墙周长124649寸,即8.4华里。建有水溜48道,炮台36座。城垣四门遥遥相对,东门礼仁,西门乐义,南门崇礼,北门端智崇礼门东学宫前开小南门,城墙上并建文峰塔。四门上均建有城楼,并在城门外各建一半圆形城墙与整个城垣连为一体,称曰瓮城,头道外城门均在瓮城开,南北两瓮城的头道外城门均为东向,意在迎喜;东西两瓮城的头道外门均为南向,取意朝阳。因而大名古城俗有扭头门之说。四瓮城内均有相等的一千余平方米土的空间,各建成有中型庙宇一座,东瓮城圈内为天齐庙;西瓮城圈内为药王庙;南瓮城圈内为关帝庙;北瓮城圈内为玄武庙。四座庙宇大门均紧对二道内城门。庙宇内有专管佛事香火的僧道。城垣外围挖有护城河,河床深45尺,宽9丈。瓮城头道门外,护城河上各筑石桥。城垣布局如此严谨,不仅使昔日刀枪剑戟时代望而却步,即使小米加步枪的抗日战争年代也难攻取。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于19371112日侵占大名古城,以城垣为屏障在这里进行暗无天日的殖民统治,使大名城乡变成人间地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45年伊始,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发生了根本转折,我 军逐步实现由游击战转向运动战。冀南地区同其他抗日根据地一样,集中优势兵力一次又一次地向日伪军发动强大攻势。这 年514日,在我军凌厉地攻势面前,盘踞在大名古城的日伪军弃城向安阳方向抱头鼠窜。当这一战略要地解放之初,周围相邻的魏县、成安、广平、肥乡、馆陶、曲周、鸡泽、武安,尤其是邯郸等城市仍为日伪军所盘踞,垂死挣扎之敌随时都有卷土重来之可能。从我们武装力量来看,正规部队都在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更重大的军事行动,根本不可能兼顾大名城防。大名县有个游击大队,当时领导考虑大名所处的战略地位,决定将大名列为解放较早的县城而建立大名市,在县市并存的情况下,县游击大队也不可能在市内长久驻扎,而大名市又没有组建市游击大队。当时市公安局有支一百人左右的公安队,队长叫胡文奎。这是惟一的一支武装力量。但是公安队的任务繁多,当时要抓紧肃清暗藏的敌特、汉奸,也难全力担起城防。可以说大名古城解放之初几乎就是座空城。根据当时四面受敌包围,而且近在咫尺,我们的武装力量又不能固守一城一地的形势,为防止日伪军卷土重来,拆除大名古城墙就成为当务之急。

早在19388月中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不久,就颁发了拆城寨拆堡令。日伪军尚未侵占的城墙、寨墙甚至有的楼房,在改造平原地形的群众运动中已基本被拆除。当时冀南行署所辖的51个县中,先后已拆除坚固的城墙23座。大名古城由于日本侵略军攻占较早,坚守时间也长。当敌人弃城逃窜之后,必须根据冀南行署令抓紧拆城。

 

首次拆城

 

大名古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辛勤和智慧。人民与这座古城代代相处,一提拆城都感到惋惜,难舍难离而下不得手。大名城厢有一民俗:每逢农历正月十六日,无论男女老幼凡能上城者都上城走一圈,俗曰:沿城。流传沿城可防灾避邪,吉祥如意。所以每年元宵节刚过后的这天上午,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都沿城。熙熙攘攘,人流如潮。这时古城象征着人民的欢乐与幸福。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虽然中断了沿城,但一直为人们梦魂萦绕所思念。这一民俗也增加了人们对古城的热爱和留恋。

人们对拆城还有畏难思想,认为工程浩大,坚固难拆。根据古城的长高宽匡算,城垣体积约为423267立方米。如果动员民工一万人参加拆城,每人每天拆除两立方米,尚须21天。城外墙上砖下石,拆起来的确费力。

根据群众存在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说服动员。当时东大街路北有个大狱圈,是群众集会的地方,在这里召开了有基层干部参加的群众大会。我是市委委员,市政府秘书,是作具体工作的。我在大会上反复说明拆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意是这样:我们人人都热爱家乡,都热爱家乡的山河,更热爱家乡的古城。古城是我们祖先亲手所建,也保护过大家的利益。相传1757年,即乾隆22年,漳、卫漫溢,洪水浸城丈许,而城内群众却安然无虑。但在一般情况下,那些反动统治者甚至匪帮、敌人却利用古城保护了他们一小撮人的私利,人民群众却深受其害。193178月间,刘桂堂匪部流窜到大名,胡作非为,民无宁日。随后国民党两个师的兵力追剿,把大名城团团包围,刘桂堂匪部据城固守。国民党军队不问群众死活,多次以密集的炮火向城内狂轰乱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我家住在马厂街,在住宅院内挖了个地窖,把屋门拆下盖窖上,上面加上厚厚的土。一家人挤在地窖里,才幸免大难。像历史上这样的灾难,不少人并没有经历过,但我们都经受了日本鬼子兵的屈辱和迫害。日本侵略军盘踞古城七年半就是大名人民一部血泪史。奸淫、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罄竹难书。若不是古城墙它能占稳脚么!?我们坚决不能再让日本鬼子兵再卷土重来,就要坚决拆城。坚固难拆也不能动摇拆城的决心。一说到这里,人们拆城的思想便通了,都闻声而动。

约在19456月上旬,经过周密安排拆城便开始了。市将拆城任务划分各区,区将拆城任务划分各村庄和街道,民工自带工具,早来晚归,午餐自筹。拆城当然要自上而下从顶端拆起,镐刨锹挖的活砖浮土随时清理城墙两侧,群众取砖用土不加限制。经过10天左右的突击,城墙已拆除约1/3,未拆除部分都埋在土下,除残留的内城门和少数城段外,已形成凸凹不平大土堤。首次拆城宣告结束。

 

再次拆城

 

原估计抗日战争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反攻阶段,方能取得最后胜利。而出人所料战局进展却异常迅速。19458月上旬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希特勒德国投降后,苏联转而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这就大大加速了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与大名古城相邻的魏县县城815日解放;成安县城93日解放;广平县城823日解放;肥乡县城1113日解放;馆陶县城731日解放;曲周县城822日解放;鸡泽县城92日解放;武安县城96日解放;邯郸市104日解放。日本侵略军对大名古城的周边威胁最终获得解除。首次拆城对防止日军卷土重来只是起到有备无患的作用。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饱经战火蹂躏的我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1945828日,毛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气魄亲赴重庆谈判,成为众望所归的英明决策。1010日,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签署了《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但是,蒋介石根本无意执行双十协定,实际上他是假谈判,真备战,因而国共关系并没有缓和下来。相反,在美国支持国民党政策下,内战危机日趋严重。11月,国共双方在军事上形成僵持状态,全面对持已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局面。

在国内形势逆转直下,国民党反动派气势汹汹,紧张布置全面内战的形势下,1215日,冀南区党委、行署、军区联合发出《动员起来,进入战争,建立各级战时后方指挥部门,加强战勤工作的指示》指出:现在敌人正准备向大名进攻,已威胁到冀南的大门。为此,我们必须紧急动员起来,进入战争,有组织地支援战争。……”

根据指示精神,1946112日,大名县与大名市合并后不久,在新组建的大名县委、政府领导下,在首次拆城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地再次拆城。这次拆城时间紧,民工多,并要求领导带队。全县各区都分配了拆城任务,魏县与大名相邻的两个区也承担了拆城任务。全县出动了几万民工,在区、村主要干部带领下,以党、团员、民兵为骨干,经过三天的突击,又把城墙的高度削减五、六尺。16日县委、政府召开了县区干部大会,总结拆城工作,庆祝拆城胜利,对拆城积极分子和先进单位颁发了锦旗。

 

三次拆城

 

19463月,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推翻了政协会议关于宪法原则的决议,这使局势由全面军事对持转向武装冲突。国民党军队首先向四平、长春我军发起大规模地武装进攻,五月下旬,我军在四平、长春失守后,国民党军队从六月二十六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军,拉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冀南地区西依平汉铁路、东有津浦铁路、德石铁路贯穿东西。国民党反动派要抢占解放区,实现抢占平津、夺取东北的战略目标,冀南地区便成为必争之地,而大名又是冀南的南大门。早在19451016日,孙连仲部队约四万余人,在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兼40军军长马法五、副司令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的率领下,进犯到冀南区的邯郸以南、漳河以北、马头镇以东,商城以西地区。我军组织了名扬中外的邯郸战役,结果生俘马法五以下官兵23000余人,高树勋率新八军万余人毅然起义。国民党反动派并不甘心这次彻底失败,于19464月,国民党11战区在新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借抢修平汉铁路、调集五个军零四个师的兵力,向我磁、邯、邢台地区进犯,并令曹福林部进攻东明,孙殿英部进攻大名。1946114日,国民党飞机11架对大名城厢狂轰滥炸,炸坏天主教堂房屋200多间,民房360多间,炸死炸伤群众20多人。194711日上午10时国民党32师和85师各一部并带领地主还乡团共三万余人侵占了大名古城。

侵入大名古城,这帮匪徒到处烧杀抢掠,他们在还乡团和不法地主的带领下,四处抓捕、迫害村干部,进行反攻倒算。在这帮匪徒进行一系列罪恶活动的同时,他们妄图站稳脚根,强迫群众整日修复城墙,并在城墙上增建哨兵掩体小房。所需砖木等材料,一方面强迫各村乱伐树木、搜索砖石,另方面把破城时埋入土下的大砖再刨出使用。遇有城墙附近的住户,也强行把住房拆掉,拆下砖木以应修城急需。经过20天左右的抢修,在两次拆城的残基上又筑起约一人高的墙。论厚度同群众的院墙没什么两样,由于以泥土代石灰,砖的大小参差不齐,还不如群众院墙坚固。

194726日,在冀鲁豫野战部队解放内黄县城这天,侵占大名古城的匪徒日夜惊恐万状,在我军民不断打击围困下,同时弃城向回隆方向逃窜,大名古城随告解放。政府拨出小米94761斤,救济款200万元安抚受难群众。三地委就大名古城解放后的善后工作提出五项指示:(1)对英勇牺牲的民兵、村干部和群众开追悼会,对家属抚恤救济;(2)对作恶的地主坏蛋要发动进行清算,对罪恶很大的给予严惩;(3)拆下城墙和炮楼的砖木等悉数退还群众;(4)教育干部群众提高警惕,防止敌人再来;(5)善后工作突击完后,应即转入翻身大检查,公平合理分配果实。

根据地委指示进行了第三次拆城。这次拆城就是拆除国民党军队侵占大名古城后修复的部分,这当然简便易行。一方面不像旧城墙坚固,另方面群众也很想取回自己的砖木。因此,只组织城附近的群众,经过几天时间就结束了。

当前大名古城的四座内城门仍比较完整保留着,尤其北城门经过修缮又新建城楼,呈现出它当年宏伟、壮丽的英姿。南护城河和古城西南部分旧城墙仍清晰可见外,四座外城门和瓮城已不见原来的丝毫痕迹。许多群众在残存的城墙上或紧靠着旧城墙修建起房屋,这些地方已难见旧城真面目。

 

结束语

 

在同家乡的老相识扯谈起来,常听到有人说:大名城不拆多好呀!留下一处大古迹。人们对大名古城的思念和惋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另方面也说明在和平建设时期,人们对中日战争的特殊性、残酷性、野蛮性的认识也日趋淡化了。毛主席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毛泽东选集新版本第2447页)。又说: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448页)。还说: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876页)。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就是破坏。在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拆除大名古城墙完全是为了有利于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不能说是什么损失。假若说算损失的话,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大名文史资料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