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小城故事 >> 李权衡轶事

李权衡轶事

发表日期:2011-7-15 16:47:54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李权衡,字仲平,清光绪八年(1883年)出生于大名县城北岳庄村一个有产阶级家庭(后成分定为中农),二十世纪初移住大名城内西大街西门里路南。他1937年末至1940年初,曾担任日伪大名县政府第一任县长。期间他人在曹营心在汉,在应付日军的同时,利用职务之便暗中支持抗日,给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办了很多好事,是个较为典型的“两面县长”。

 

建立民众信任基础

 

李权衡八岁进私塾读书,十六岁中秀才,后考入天津北洋师范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大名县教育局长、民众教育馆长、天足会长及广宗县知事等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李积极拥护辛亥革命。在担任大名县教育局长期间,发动群众拆庙宇,盖学堂,破除封建迷信。他倡导妇女放足、男人剪辫,自任天足会长,为大名妇女解放做出了一定贡献。

1924年春,大名城东发生盐兵镇压盐民事件,盐民被打死二人,伤数人。李权衡挺身而出,代民众伸冤。当地政府偏袒盐兵,李权衡带人于是年六月到省政府告状;未果,又于腊月赴国民政府申告,终于胜诉。由于李权衡的刚直不阿、坚贞不屈,地方官僚对他又恨又怕,便以其名字权衡之谐音(犬哼),送号李狗。另一方面李权衡以有胆有识,为民请命受到民众赞誉,拥有广泛的民众信任基础。

 

当选伪县长

 

1937年冬日军攻占大名县城后,日伪组织了维持会,继又搞所谓的民众代表选举县长。由于李权衡在民众中的威望,两次选举李权衡均以全票当选。他坚辞不任,日伪只好进行第三次选举。这次日军扬言:选上谁就得当,不当就死了死了的!结果李权衡再次当选,迫于日军压力,李只好担任了伪县长一职。

就职后,李权衡爱国之心未泯,采用两面手法与日伪周旋,一方面支应日军,一方面暗中支持抗日。他利用职务便利对日军向民众的催粮派款软硬兼施,能抗就抗,能减就减,消极应付。于此同时,李还为我党和民众办了很多好事。

 

派人报警救旧治

 

1938410日,两个日本兵出城到旧治村西,见到旧治村一杨姓女子,强行将其奸污。村民奋起反抗,用铁锨棍棒将一名日本兵当场打死,另一名受伤后逃回县城报信。日军即组织兵力,赴旧治报复,并扬言要把旧治村人杀光、房烧光。李权衡得到消息后,马上排亲信赵瑞麟骑自行车,出东门绕道赶往旧治村报警,回来时又绕道老堤头进西门回城,恐被日军发现。该村群众接到警报,绝大多数人迅速逃离村庄,免遭杀身之祸;有十二人没来得及逃离,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日军并放火烧了旧治村民房九百余间。

 

营救革命干部

 

1940年春,共产党地下干部晁哲甫,因工作需要路经大名县张庄炮楼,被伪保安队抓获,当即解往大名县城。晁哲甫原在大名七师担任教务主任,与大名士绅较为熟悉,与李权衡也有过交往。给李权衡当勤务兵的苏士荣得到消息,急忙告知给李。李权衡在明知晁哲甫是共产党干部的情况下,立即找到伪保安团长郭玉林、伪政府科长马益民、伪特务科长吴济平商量,未经日军知道擅自将晁哲甫释放,晁于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平原省主席、山东省副省长等职。

 

送长子到抗日前线

  

李权衡之长子李超士,乳名玉科,化名于阔,生于1919年。李超士自幼勤奋好学,曾就读于大名省立第十一中学、保定市高中,在保定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事变后,日寇对华发起大规模侵略战争,激起热血男儿愤慨。李权衡于1938年初出盘费送长子李超士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使其走上了抗日前线。

李超士在延安抗大学习一年后,一九三九年党派其到冀中十地委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在冀中十地委宣传部,李超士和《青春之歌》作者杨沫等人,筹建《黎明战斗报》社,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1940年,为开辟冀中革命根据地,党派李超士到安次县担任区委书记,1941年秋到永清县担任第一联区区委书记,和罗玉川(曾任国家林业部长)等人,深入到固安、霸县、永清、安次一带,做地下工作,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与日伪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1942212日,李超士在永清县大占乡大占村堡垒户王晋家中开会研究对敌斗争时,由于坏人告密,与会者被敌人包围。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脱险,李超士对敌人奋力还击,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3岁。

李权衡得知长子牺牲的消息后,老泪纵横,继赋诗一首云:少年参军永未回,岂知鹤鬓残年叟?中原北望气如焚,憔悴生活尚自怜。壮士战死寻常事,人生若梦何足计。本县难堪伯仲论,惟留荣名乃为真。

 

联名告倒李泽新

 

由于李权衡在任伪县长期间对日服务不力,有通共嫌疑,加上其长子为抗日志士,李任职两年即被撤职。

继任第二任伪县长职务的是辽宁省海城县人李泽新。此人是日本人豢养起来的走狗,对敌忠心耿耿。他担任日伪县长后,日本人所要财物要啥给啥,要多少给多少,对民众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搜刮民财,中饱私囊,闹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李权衡义愤填膺,牵头联合士农工商各界知名人士和十大区区长,亲赴日本司令部上告,要求撤换李泽新。在广大群众的压力下,日军终将李泽新撤职。解放后,李泽新被人民政府镇压。

 

人头担保营救运棉车队

 

1943年春,河南清丰县70辆人力车,前往威县给我八路军买棉花,携带大量银元,路过大名境内时被保安队截获,所带款项被没收,人车扣押。那时大名理发业者多系清丰人,买棉花的人就托老乡熟人说情。理发店的人仰慕李权衡的威望,就托李权衡从中斡旋。当时大名伪县长是庞仲涛,李权衡多次找庞讲情无效。正巧日本驻邯司令板西来大名视察,李闻知此事籍机在北街豫丰馆,以大名士绅和前任伪县长的身份宴请板西,并以人头担保,称买棉花的人是做买卖,赶脚拉车的是贫苦良民。经板西同意,终于将人车放出,资金返还。

 

革命家人

 

李权衡在长子抗日战争为国捐躯后的1947年,又送次子、三子参加人民军队,投入解放战争。

次子李超夫,1930年出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为军医,曾参加著名的黑山突击战,为救治参战伤病员做出显著贡献。李超夫1969年在广州军区医院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以军医外科副主任医师(正团级)转业到邯郸市建工局医院,现离休。

三子李超民,1932年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初为卫生员,后转空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徐州空军航校深造,毕业后在北京空军地勤工作,继任北京国际航空公司教练员,现在首都机场离休。

四子李超杰,1939年出生,1959-1960年在岳城水库工作,后回大名原籍。因其水性极好,曾在1956年和1963年大名上大水时,多次跳入水中救人。

五子李超武,19423月出生,1961年大名一中肄业,197010月到邯郸地区行署后勤处工作,后转为邯郸市委行管局基建处职工,2000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4月享受副科级待遇退休,现住大名西街原籍。

李权衡虽有担任伪县长的经历,但没干过多少坏事,相反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对我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群众对其没有恶感。解放后,李权衡享受人民政府烈属、军属双重待遇,晚年更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戴。李权衡19611月病逝,享年78岁。

 

                                                           (根据李超杰、李超武讲述和《大名文史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