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冯春堂,男,1953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大专文化,原籍大名县沙圪塔乡东屯村。1971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县政府干事,县团委秘书,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刑警队副队长,杨桥镇政府镇长、党委书记、经委主任,县政府经济协作对外开放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民族宗教局副局长等职。研究大名民俗文化,作品多次发表于报刊。
沙圪塔乡东屯村,古称元城县于儿庄屯,多年来盛传本村有个“皇姑坟”。称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妹妹,在“燕王扫北(靖难之役)”时,随朱棣行军,走至该村得了重病,燕王将其妹寄托该村尼姑庵——福胜寺,后“皇姑”在福胜寺病死,被尼姑葬于村西南“官地”。永乐皇帝当时只顾给侄子朱允文打仗夺江山,登基后才想起寄托在福胜寺的妹妹,后派钦差来找。寺院主持说女施主已故,按尼僧圆寂仪式埋葬。自此人们才知道当时领兵将军寄养后死在福胜寺的那个女子是“皇姑”,于是那座坟就被称为“皇姑坟”。
“皇姑坟”在1966年冬季“文革”时被挖,当时天寒地冻,只挖出一通小型墓碑;再往下挖,出现一堆冬眠的蛇缠成一团,众人心里害怕,加上天寒地冻就没再挖下去,只把那通石碑抬走了事。现原坟址已难寻找,那通石碑尚存本村福胜寺。现存墓碑为下半截,上半截不知去向,笔者仔细查看了碑上的文字,因石头风化脱落,字迹难辨,只能隐约看出“尼僧”字样。碑文虽不能确定墓主人身份,但是与尼僧有关无疑。
在福胜寺旧址上现存《大名府元城县于儿庄屯重修福胜寺碑记》大型石碑一通,碑文载:“尼寺建于大元至正末季(公元1368年),成于大明永乐初年(1402年)”。此记载说明“靖难之役(燕王扫北)”时确有这座福胜寺。
那么朱棣是否携其妹到过大名福胜寺呢?经查断注程本《大名县志》卷十二“兵警团志”(上册第502页)“燕兵略大名”条载:“惠帝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燕王棣略地至大名……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此据证明,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确曾领兵与朱允文作战到过大名,并且是——长时间停顿,季节是“暑雨”时。那时天气暑热,又经常下雨,朱棣之妹跟随军旅鞍马劳顿,得重病的可能是完全可能的。
再就是《大名府元城县于儿庄屯重修福胜寺碑记》载:该碑为“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国史检讨徵侍郎兼管记注起居编纂六曹章奏 沙麓 中五黄立极撰文”;“赐进士第山东兖州知府前户部清吏司郎中 广晋 九三张铨校正”。一个穷乡僻壤的寺院重修纪念,竟有当朝两位大员撰文复校,获此殊荣足见该寺非同寻常,这可能是该寺与朝廷要员有过渊源的佐证。
断注程本《大名县志》卷二十一“古迹志”(下册第82页)载:“明皇姑坟,在今城西北35里,七区儒家寨地方屯头村。相传,皇姑为成祖之妹,其冢无人祭扫,永不湮没,碑尚存。”这里的“屯头村”可能是讹传、误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屯头村自己也没有人说该村有皇姑坟,而恰是历史上的“于儿庄屯”现在的东屯村多年来一直流传“燕王南征驻大名,皇姑病死福胜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