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论坛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志论坛 >> 千年马陵之争

千年马陵之争(1)

发表日期:2011-7-7 19:54:2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作者简介:宋振安,男,汉族,1965年12月出生,大名县金滩镇人,1983年11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先后任教师,县政协文史办科员、副主任,县政协联络室主任,县政协秘书长、党组成员,2006年6月因病逝世。

成玉良,男,汉族,大名县人,先后任县政协文史办科员、股级秘书,县企业局副局长,县政协文史委主任,2008年10月任大名县纪委监察局第九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至今。

 

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已成为历史上以谋取胜的著名战例。这次战争,是孙膑继桂陵之战后的又一力作,从而奠定了其著名军事家的历史地位。这次战争,改变了两国的命运,魏国从此一蹶不振。齐国则威名远播,一度出现了诸侯东面朝齐的得意局面。这次战争,也使马陵这个地名名显天下,留诸青史。但是,马陵究竟在何处?这已经成为一个错综而神秘的历史遗留问题。从古至今,仅典籍记载就已经争论了一千五百年以上。现在仍是不少人所关注、研究的焦点问题。

一、关子马陵之战的记载

关于马陵之战,《竹书纪年》已有记载,只是较简略,只有至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朌败梁于马陵。数句。《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魏策二》均有记载,比《竹书纪年》略详。记载较详实的当数《史记》。《史记》对马陵之战的记载,集中于《魏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孙子吴起列传》三文。摘录如下:

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

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愿效之。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若战不胜齐,  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太子曰:诺,请必从公之言而还矣。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太子因欲还,其御日:将出而还,与北同。太子果与齐人战,败于马陵。齐虏魏太子申,杀将军涓,军遂大破。(见于《史记,魏世家》)

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求于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  早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日: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共将庞涓,虏魏太子申。(见于《史记田敬仲世家》)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  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升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这三段文字对马陵之战的起因、经过、结果做了具体描述,成为后人了解马陵之战的珍贵资料,无疑对马陵之战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描述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这三段文字的不致性。

关于战争的时间,《魏世家》所载三十年是指魏惠王三十年,查《中国历代记年表》(1979年版《辞海》)为公元前340年。《田敬仲完世家》所称;二年为齐宣王二年,  当为公元前318年。《孙子吴起列传》所云后十三年是指桂陵之战之后(《魏世家》载桂陵之战在魏惠王十八年,公元前352年)。以此推算应为公元前339年。后人皆从《竹书纪年》说,认为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2年。

关于战争的起因,《魏世家》云:魏伐赵,赵告急齐,齐救赵击魏。《田敬仲完世家》为: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不利韩氏请求于齐。两者大致相同,但向齐国求救的对象有异。《孙子吴起列传》则为: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赵国又成了魏国的盟友。

描述战争的过程和路线也略有差异。《孙子吴起列传》写道齐兵直接奔袭大梁,对魏构成了威胁。魏兵离开韩回救,到大梁时齐兵已过魏国的边境了。处处体现了魏军的被动性。两军行走路线也在齐魏之间直来直去,并未涉及第三国。而《魏世家》则说魏国闻齐出兵,遂派将兴师。魏军士气很高,以至于太子申听从徐子之言欲退军时,遭手下将士反对。太子申既有退军之想法,可见齐兵尚未对魏构成较大的威胁。魏国出兵作战有很大的主动性。可是太子申见徐子的外黄既不属魏,又不属齐。据《史记集解》注:外黄时属宋。宋国直到公元前286年才为齐所灭。魏军为与齐交战,假道于宋。

书中对同事件的叙述出现如此差异,在作为史书经典的《史记》中出现是令人遗憾的。历史典籍特别是《史记》对马陵之战描述的不一致性,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马陵之战的不利因素。有的差异如战争过程特别是行军路线直接对马陵地点的确认造成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