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鉴常识
大名志书
大名年鉴
部门志书
乡村志书
文史书籍
志鉴常识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史志书展 >> 志鉴常识 >> 3.方志的编纂原则

方志的编纂原则

发表日期:2011-7-7 16:15:48 作者:佚名 浏览数:

1)一般原则   

①思想性。所谓思想性,是指志书的全部资料所表现的政治倾向和显示出的社会意义。志书表达思想性的途径,在于用翔实的资料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志书不是党的宣传读物,而是一种严谨、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因此,志书的思想性,不靠空洞的政治说教,不能抽象地发表议论,而是靠资料和事实说话,用鲜明正确的观点统摄全书。 

②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地方志具有科学性,是指地方志的表现内容要科学,表现方法要科学。从形式上说,要制定科学的体例和篇目。从表现方法来说,要尽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内容上来说,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③资料性。资料是志书的基础。志书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志书的功用。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属性。志书资料要符合真实、全面、系统、实用的要求。 

2)特殊原则 

①存真求实。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评论历史还是反映现实,都要客观公正。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把真实性当作志书的生命。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志书的编纂,使志书的内容符合科学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②横排竖写。即先按事物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横向排队,然后再对各个类别按照时间的顺序,通项记述。在记述过程中,要求做到“横不缺项,竖不断线”。横即分类,纵即分期。编纂者必须将所有的资料都按照先分类、后分期的方法排列。具体说,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划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然后,再按时间顺序记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在记述过程中,篇与篇、章与章、节与节、目与目之间一般为横向的并列关系,而章节之间一般为纵向的统辖关系。这样的划分,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和遗漏。横排竖写是地方志著述的一个重要原则。 

③述而不论。所谓“述而不论”,是指编纂时,除了概述和序言外,编者只是客观地记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演变过程,对是非、功过、得失、褒贬、盛衰、成败、经验、教训等,要寓于记述之中,让事实说话,不作任何形式的评论。“述而不论”是地方志不同于地方史的主要区别,地方志重在记述事实,地方史可以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评价。  

④详略得当。一本志书在篇目设计或资料运用上,一定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绝不能平分秋色,轻重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 

⑤生不入传。所谓生不入传,即指活着的人不入志书的人物“传”。如确要在志书中反映人物的背景情况时,应通过“以事系人”的方法来弥补。“生不入传”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活着的人是会起变化的,如果对活着的人作了定论,一旦这个人的情况变化了,志书将会贻误于后代。二是活着的人往往会左右客观的评价,影响志书的客观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