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城来历说法有二:其一,旧大名城沦于水后,官府计划迁城于此,并做了详细规划——中未城之处为城中心,吴未城之处为北门,双未城之处为东门,杨未城之处为南门,李未城之处为西门。后因不宜兴建,挪往现址,规划之城未能实现,人称未城。其二,为魏武侯城遗迹。明志:(魏武侯城遗迹)在旧府城南十里;汉书地理志魏郡注:高帝置,莽曰魏城亭。应郃曰:魏武侯别都,今城南十里,数村并列,皆名魏城,疑即其墟。这两种说法各异,但有一点相同,即今村名都与“城址”相连,或冠以姓氏,或加其方位,或附以建筑物以示区别,只是“魏”演为“未”。后欧阳氏在此定居,村名欧阳未城,因欧阳姓断绝,改村名杨未城。1947年土地改革时,分为前后两村。因该村在前,故名杨未城前村。2005年底该村194户,838人,耕地1530亩,粮食总产866吨,花生总产94吨,人均收入25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