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马陵村位于大名县城东南50里,西付集村东5华里,马颊河西岸,龙束公路15公里处,南与刘、李马陵为邻,北与埝头、郭封古村为邻。
该村因位于马陵道上而得名。全村全部是郭姓,有1086口人,其中男占45%,女占55%。
全村耕地1274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林木为大白杨、柳杨树等;主要要畜禽为牛、羊、猪、兔、鸡等,为村民主要收入,现人均年收入3800元。
郭马陵村在建国前是革命老区,抗联驻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共产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在老革命、老党员、抗美援朝老退伍军人、劳动模范、人大代表郭章海带领下,利用老黄河枯道、盐咸地建立了砖瓦厂,打了20多眼井,全部配套不收村民一分钱。全村村民浇地不收油电费,每年春浇小麦时分给每人一袋化肥,秋耕时再分一袋底肥,过年过节都有物品。全村人自愿为郭章海赠送“德高望重”匾额一方。支部书记郭兵战在郭章海帮助下,号召村村民养牛、养猪、养鸡等,发展现代养殖和种植等大副业,种植改良品种,使全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全村粮食产量小麦亩产为200—300斤,玉米亩产为300—400斤,养殖、林果、大棚基本没有。1978年,因为采用新科技,施放化肥、农药,使农作物有了快速发展,小麦亩产500—600斤,玉米600—700斤,其它养殖、林果、大棚才有了新的起色。2000年,小麦亩产800—1000斤,玉米900—1200斤。养殖业也获得大发展,养牛300多头,猪400多头,羊有200多头,鸡有30000多口。
2010年,村内建有3家服务站,能进行上质化验和病虫害的防治,小麦亩产1000—1200斤,玉米1300—1800斤,养殖、林果、大棚也获得发展。
村办及个体企业:有砖瓦厂一座,占地200亩,职工184人,固定资金、资产460余万元,主要产品有有地、红砖瓦等,年利润10余元,村个体有加工业,如打花条,打网,打坐垫等等。
农业装备:2010年度有变压器4台,机井32眼,托拉机10台,汽车6辆,机动三轮车60余辆,磨面房两处,收割机两台,脱粒机6台。
教育、卫生情况:有联办小学一处,占地面积12亩,教学楼26间,瓦房16间,共计42间,教师18名,有10个教学班,共计500名学生。恢复高考后,有博士后1名,博士生2名,男女大学生120名。村有医疗点一处,卫生员2名,有计划生育室一处。参加合作医疗人员1280人。
村民物质生活:2010年我村拥有大小摩托车200余辆,彩色电视机200余台,冰箱120余台,空调40台,洗衣机200余台,电动车220辆,住房、家俱,摆设,电话,手机等家家齐全。
村民精神生活:家家有彩电,过节时有文艺、宣传队等等。
商贸流通:有代销点3家,经营烟、酒、糖、茶及生活用品,儿童玩具等样样齐全。
历史名人简介和省级以上的英模:
郭鸣鹤:男,原大名七师校长。
郭省伍(奶名郭鸣换):中共党员,刘、邓大军秘书,后西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历史文化:原有马陵道沟,现已平。
村两委班子姓名:
党支部:
支书:郭兵战;主任:郭现修;郭增考、郭国强、郭进京
村委:郭普堂、郭双祥、郭章钦、郭文生。
村在外地工作的科(局)级以上人员:
郭章见:北京丰台区公安局政委。
郭振普:邯郸市委纪委科室主任。
郭兵营:邯郸市邯山粮库总经理。
郭兵杰:邯郸市粮食局行政处处长。
郭自强:焦作市中站区工商局副局长。
本村在外地工作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郭三军:博士后在澳大利亚工作。
郭爱玲:博士,在邯郸市移动公司工作。
郭盼军:博士在曲周县工作。
郭继修:乡中心校校长,小教高级教师。
郭志刚:马陵中学任教,小教高级教师。
郭广卿:马陵中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