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马陵村位于西付集乡政府东2.5公里处,西邻小寨村,南邻江马陵村东与刘马陵村相邻,北面有龙束公路,村西有大路通往河南南乐县韩张镇,交通便利。沿路两边门市生意繁忙。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孙膑、庞涓的军队在此地展开激烈的战斗。战马死伤无数,他们都疼爱自己的战马,把战马均安葬于此地,故取名为“马陵”,也有“马陵道”之称。另一说法是庞涓战败为躲避追兵,他下令把他和随从战马上的铃铛都摘下,得以逃脱。后来当地百姓见地上一片铃铛,取其谐音“马陵”。后因村民全部姓李,所以就叫李马陵,后来乡村机构改革,称“李马陵村”,延续至今。
村民1403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入,世代繁衍至今。全村人口896人,全部为汉族。耕地面积为1086亩,土壤以黄土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外出务工。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怀申任村党支部书记,领导村民,结合村情,克难攻坚,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生产大队。打井8眼,上变压器2台,架高低压线2600米,基本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七十年代,响应党的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工程,连年苦战,粮食产量过“黄河”、跨“长江”。建立村级卫生所,村级小学校,建立村规民约。
八九十年代,李随宾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民任主任,继续带领全体村民响应党的号召以农业为主,积极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调动了广大农村的劳动力和劳动农民的积极性,上变压器3台,架高低压电线2800米,家里吃上了自来水,浇地用上了抽水机,播种用上了播种机,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当前,李振民担任党支部书记,李相银为村主任,带领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村民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下,吃了定心丸,积极梳理以前的遗留问题,使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打机井31眼,新增变压器4台增架高低压线4100米,饭店、超市,各类商铺生意红火。村民在物质生活上殷实宽裕,在精神生活上满足乐观。建设了党员活动室、计生协会、村民活动室,初步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本村自恢复高考以来大学生有68名,他们分别工作在全国大中城市。
现在李马陵村有摩托车()辆,电动车()辆,家庭汽车()辆,运输汽车()辆,拖拉机()辆,农用三轮车()辆,联合收割机()台。家电冰箱()台,洗衣机()台,彩电()台,空调9部,移动电话320部。沼气用户23户。
李马陵现任两委班子:
支书: 李振民
副支书:李相艮 支委:李随良
主任:李相艮
副主任:李章泽 村委:李付京 会计:李随良
历任支书:李贵良(1950-1958)李发科(1959-1966) 李怀申(1966-1984) 李随宾(1985-1988) 李发科(1988-1991) 李随宾(1991-2002) 李振民(2005年至今)
历任主任: 李怀申(1950-1966) 李书友(1966-1984) 李振民(1985-1988) 李春顺(1988-1991) 李振民(1991-2002)
李相艮(2005至今)
在外工作人员
李贵发 原束馆区副区长、西付集乡副书记
李景科 原束馆粮站主任
李章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老干所所长
李章宾 原邯郸市纪检委办公室主任
李记修 原束馆镇党委书记
李殿华 原大名县党校副校长
李夺州 天津市南开区税务局长
李玉雪 邯郸市建行办公室主任
李胜利 中央农业部水产部办公室主任
李胜强 北京中关村(博士)
李伟宾 北京航空部队任正连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