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揽胜
域情概览
新闻要事
古今揽胜
风物图典
历史经纬
大名人物
史志书展
文化长廊
丽君文化
消费指南
异域风情
史料辑录
方志馆藏
方志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
行业采风
志鉴动态
市场扫描
艾家口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古今揽胜 >> 大名二十二景考述之三

大名二十二景考述之三

发表日期:2011-6-28 21:03:27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三、铜台夕照和沙堤晓障

 

1、铜台夕照

 


 铜台夕照                 郭永魁/

 

铜台在大名城东南八里,旧治村东北五里,在清朝末年铜台还残存一亩多。至今遗址尚存,即老堤厂厂址。

关于铜台,民国《大名县志》记载:相传是战国时期坛坫会盟的地方,还说是唐宋时期的演武台,二说并存。《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一百四十二卷记载:“在府南大门外,有高台,相传魏惠王拜郊台,今称村曰‘台头堡’”。三说而以魏惠王拜郊台为真。战国时期,诸侯会盟记载在马陵,未见会盟于铜台的记载,故而不取会盟台一说。唐宋时期的演武台在双台村,双台村的村名来源就是因演武台而得名,故而演武台也不取。

大名历史上屡屡遭受水灾,因铜台地势较高,周围渐渐聚集成村落,取名“台头堡”,以台头堡为中心的区域历史上称作“台头里”(见元大名路达鲁花赤益立山墓志铭和李爱路墓志铭)。

铜台不但在明清是大名府一处胜景所在,在唐宋时期也是大名府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宋元话本称大名府为铜台,明正德《大名府志》记载大名府别名是铜台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清末,美国基督教会来大名传教,购置铜台土地,改建成教会,俗称“美国园”,民国时期,大名城内地方各中小学春初郊游多来这里。建国初期是大名县二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后来改建成工厂。

旧志存有题咏诗二首。

李恪《铜台夕照》

一上高楼思惘然,故园遥在夕阳边。

云横泰岳知天近,水绕金堤觉地偏。

鸦带霞光归古堞,雁将秋色过平川。

行人若问前朝事,车架曾经此地还。

庄同生《铜台夕照》

停骖寻古迹,有客上铜台。

返照回青嶂,残霞敛绿苔。

卫河樯影乱,沙麓雁声哀。

不尽登临兴,余闲寄酒杯。

 

2、沙堤晓障

沙堤,在今城东北五里沙堤村,唐朝为河门旧堤,唐中和年间,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将河门旧堤改建成魏州城西城墙,今沙堤村南沙堤残痕仍可辨识。北宋大名府故城在明洪武年间毁于洪水,就是由沙堤村所处的观音门破城而入,因此,又称沙堤村为“破城口”。

北宋时期,在沙堤尽头建有一座压沙寺(在今沙堤村南变电站东侧)。压沙寺种植有梨树上千棵,每逢梨树盛开,全城人呼朋引伴来压沙寺观赏梨花,是当时大名府城的一大盛事。

障即画轴。沙堤晓障当是站立沙堤,东望大名府故城,目睹满目破败荒凉,遥想当年河朔雄藩的魏州城、北门锁钥的北宋大名府,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旧志存有题咏诗三首。

刘洽《沙堤晓障》

七里城闉半是花,堤横烟锁几人家。

迢峣雉堞凌空立,曲折龙蟠带郭斜。

野暗晓风开宿务,沙明旭日晃朝霞。

书屏咫尺层楼外,尚蚤凭栏兴愈赊。

成基命《沙堤晓障》

四野低平楚,亭亭此望赊。

蜿蜒层阜起,迤逦抱村斜。

树色迎初照,风烟散暮鸦。

直看屏是锦,不道堤为沙。

顾咸泰《沙堤晓障》

迤逦长堤径,苍茫带郭斜。

列图开宿雾,崇阜晃朝霞。

沙篆双袅印,村连一县花。

老农入画里,到处乐桑麻。

限于文献所及,学识有限,大名的风景名胜仅能赘述至此,不足之处尚请博识之士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