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落"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找名吃时,看到“河落”,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传到现在,不但“河落”改成了“饸饹”,而且工具也大有改进,过去的木头架子改成了铁架子,用手压面改成了用半机械式压面;饸饹的面料也改有荞麦面、榆树皮面、高粱面、小米面、白面合成的;或有白面单独做成的,有的在碗中垫豆芽然后再浇上肉卤,既经济实惠又好吃。

南关饸饹所用原料——荞麦
饸饹床子是加工饸饹的传统工具,多数用杏木、梨木、枣木等硬杂木制作而成,尤其那带孔装面团的横梁,即床身,是床子的主体。再就是那个压面条的杠子都必须是优质的硬杂木,不裂,不朽,耐磨,禁碰。饸饹床的骨架,一般木工都能做,关键是那个圆孔和那个杠棒。过去,只能是用手工加工,用凿子和木锉,一点点地凿,精心地锉,还要用砂纸一遍粗,一遍细地磨呀磨。有的饸饹床特别讲究,打扮得十分漂亮,可算得上家庭中的一个宠物。

原始饸饹床子——图一

原始饸饹床子——图二

原始饸饹床子——图三
饸饹适应性强,只要有工具和原料,制作快捷。春夏秋冬都行,男女老幼皆宜,人多人少都能应酬,适合快餐。战争年代,军人们在沸腾的大烧锅上放上一块木板,两个饸饹床同时压,边压,边煮,边捞,边吃,站队来,排队去,秩序井然又热闹非凡。
近些年,传统式的木制饸饹床子越来越难见到,而是被电动的和半机械化的饸饹机所代替,给人的感觉是少了很多传统的韵味。
今天早晨去南关桥头吃早餐----饸饹,来到丹建安饸饹铺,这是大名最著名的一家饸饹铺。老板娘一脸愁容对我说:“给你饸饹,赶快吃吧,这是我们在这个饸饹铺最后一天卖饸饹了”。说话之间,她望着院里的老屋,摸着一颗老枣树,表情是那样的留恋,那样的依依不舍。我忙问怎么了,她说:“宋府明城建设,咱这大名古城要修复,这个铺子在拆迁范围内,今天下午就要拆迁。我们在这里卖饸饹已有二十多年了,真有点儿舍不得,可是没办法。

我听了不禁心里一热,看着碗里的饸饹,感觉这一碗饸饹非比往常,这也是我在这个小店里最后的一碗饸饹,它的味道是那样的醇香,令人回味悠长。
饸饹是我县的名小吃之一,大名饸饹制作技艺已列入大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关饸饹特别是丹建安家的饸饹技艺,更是大名饸饹技艺的代表,在这一方远近闻名,十里八乡的人们常来这里吃饸饹,就连魏县、广平、南乐等周边县的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这家的饸饹也常常是我县招待客人的早餐之一,品尝过的客人无不称赞风味独特,因此这家饸饹铺不知迎来了多少回头客。
然而明天,我们再也不能在桥头边吃上香喷喷的饸饹了,再也不能看到那座老房子了,坐在那个老方桌旁吃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饸饹,将成我们永远的回忆了。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信随着古城的复建,一个更具传统韵味的饸饹铺等待着人们品尝这独具风味的小吃。
现在大名饸饹铺很多,皆风味醇香鲜美,不信您就都尝尝。